[Fish]香港天主教本地化 - 1970年後

教區領導人


徐誠斌主教 4年

1970 香港教區會議揭幕(一九七一年十一月閉幕)
教宗保祿六世訪港

1973 徐誠斌主教逝世。

1974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部成為羅馬宗座傳信大學屬校。

1977 教區成立視聽中心。

1978 德國主教團主席賀夫納樞機主持天主教教區中心暨明愛大廈新翼祝聖典禮。

1979 祝聖啟德機場顯主堂供天主教與基督教聯合使用。


胡振中主教 27年

1975 教宗保祿六世委任胡振中為香港教區第五任主教。

1979 教區國籍司鐸協會成立並舉行就職禮。

1988 胡振中主教升為樞機

1989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開辦專為教友而設的「夜間神學學位課程」。

1992 胡振中樞機公佈教區重組計劃
於新蒲崗成立第一間勞工牧民中心。

1997 首次祝聖兩位終身執事。
「教區新移民服務專責小組」成立。
開辦為中國大陸新移民學童的夜校。

1998 為面對司鐸日益短缺的情況,考慮合併一些堂區及廢除一些彌撒中心。
去年十二月一日未獲教育署批准以英語授課的十間天主教中學,其中七間上訴得直,下學年可繼續以英語授課。教區重申,將繼續推行母語教學、提高英語水準及兩文(中、英文)三語(粵語、普通話、英語)的教育政策。
胡振中樞機發表「環保」牧函。

1999 頒佈「堂區關社組指引」。各堂區須於翌年八月一日成立關社組。

2000 教區會議開幕

2001 維護香港居民在內地出生子女等侯法院裁決其居港權期間享有入學

2002 天主教司鐸涉及孌童行徑 。
胡振中樞機頒佈教區會議牧民優次。「熱愛生命,珍惜天恩」牧函


陳日君主教 7年

2002 陳日君任香港主教。

2003 第二十三條,《國家安全條例草案》,陳主教遊行前祈禱聚會
非典型肺炎「沙士」肆虐香港
為司鐸與會士釐定醫療保健及安老計劃

2004 發出有關教會場所衛生、聖祭及其他聖事的守則。
《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草案。二00五年生效,校本管理,於二0一0年法團化
成立一九九七年教統會第七號報告書所建議「校政執行委員會」。

2005 中大文宗系成立「天主教研究中心」;教區為此捐助七百萬港元。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來自多個國家的示威者抵港,反對「全球化」。 陳主教及人權組織對警方向九百多名和平示威者不人道的對待及無理逮捕,提出強烈譴責。
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遭否決。

2006 陳日君陞為樞機。
教區請求高等法院就《2004教育(修訂)條例》進行司法覆核,敗訴。
教區決定明年按天主教法典設立教區財務委員會及任命教區財務主任。


湯漢主教

2009 陳樞機退休。湯漢任香港教區第七任教區主教。
湯漢主教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對校園驗毒如要有成效,必須有周詳計劃和充份配套。
教區就《2004教育(修訂)條例》的裁決,提出上訴。

2011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就教育局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指引諮詢稿》回應:正確的愛國情懷,能令學生以批判眼光去熱愛自己的祖國及其文化和傳統,同時令他們緊記,自己也是「世界公民」,而且也應珍惜「普世價值」。

終審法院經裁定教區認為《2004教育(修訂)條例》牴觸基本法並嚴重損及天主教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使命而申請司法覆核敗訴,總結了教區與政府過去十年以來的爭議。

2012 教宗本篤十六世宣佈擢陞湯漢主教及全球廿一位神長為樞機。

特區政府宣佈各辦學團可自行決定是否開辦「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教區把國民教育納入一向在天主教學校推行的「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並成立「德育及公民教育工作小組」,以編寫相關教材供天主教學校採用。

教區登報發表「有關普選及公民抗命的緊急呼籲」。所謂「公民抗命」,是指一些本港人士正籌備的「佔領中環運動」。
 
教區成立「教區關顧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組」,以面對本港日漸擴散及廣為社會大眾「包容」和「尊重」的同性戀文化及生活方式。



堂區發展與變化


1970 九龍長沙灣基督君王堂區成立

1971 聖文德堂區成立。荃灣葛達二聖堂祝聖。

1972 大角咀中華聖母堂區成立

1975 設立何文田聖神準堂區(一九七九年升為堂區)。

1976 祝聖上水區基督之母堂,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

1977 祝聖沙田聖歐爾發聖堂。
設立黃竹坑聖路加準堂區(一九九七年歸入香港仔聖伯多祿堂區)。

1979 坪洲脫離長洲區成為一獨立堂區(和平之后堂於一九五九年建立)。

1980 下葵涌聖斯德望堂區成立

1981 石籬、石蔭和梨木樹,劃歸上葵涌新設聖若望宗徒準堂區
彩雲設立聖方濟沙勿略準堂區。

1982 青衣島設立聖多默宗徒準堂區。

1983 祝聖置富花園新露德聖母堂。

1986 九龍東北部設立聖若瑟準堂區。

1987 柴灣角(荃灣西)設立聖母領報準堂區。
沙田設華福準堂區及聖本篤準堂區(聖堂於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祝聖)

1988 祝聖觀塘聖若瑟堂。

1989 設立土瓜灣聖母院準堂區(一九九二年五月三十日升為堂區)。
設立屯門蝴蝶聖瑪竇宗徒準堂區(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為堂區)。

1990 設立主顯堂區,範圍包括永助聖母堂區(大嶼山)與和平之后堂區(坪洲)
祝聖油塘聖雅各伯堂。

1991 祝聖重建之上水基督之母堂。設立九龍馬頭圍進教之佑準堂區。

1992 設立將軍澳聖安德肋準堂區(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為堂區)。

1995 柴灣新海星堂祝聖。
天水圍聖葉理諾堂區成立。

1996 新界調景嶺聖母升天堂區被廢除,納入將軍澳聖安德肋堂區。
馬鞍山新聖方濟堂祝聖。

1997 灣仔聖母聖衣堂舉行拆卸重建前最後一台彌撒。(2000 重建祝聖)

1999 沙田華福堂被廢除,並被納入鄰近的聖歐爾發堂及聖本篤堂區。
青衣島聖多默宗徒堂祝聖。
九龍長沙灣基督君王堂區被廢除,並被納入李鄭屋邨聖老楞佐堂區。

2000 九龍彩雲邨聖方濟沙勿略堂區被廢除,納入彩虹邨聖家堂區。
九龍黃大仙聖雲先堂區被廢除,納入新蒲崗善導之母堂區。

2002 九龍何文田聖神堂區被廢除,並與九龍馬頭圍進教之佑堂區合併。
九龍秀茂坪潔心堂區被廢除,並與九龍觀塘耶穌復活堂區合併。
新界天水圍聖葉理諾堂祝聖。

2006 將軍澳聖安德肋堂祝聖。

2008 坑口聖雲先堂區納入將軍澳聖安德肋堂區。

2009 九龍油麻地聖依納爵牧民區域納入九龍塘聖德肋撒堂區。



傳教會動向


1975 墨西哥外方傳教會會士到港,從事牧民工作。

1977 仁愛傳教兄弟修會會士到港,為傷殘人士服務。

1979 聖保祿孝女會女修會來港,擔任社會傳播工作。

1983 仁愛傳教女修會修女來港為被社會遺棄者服務。
魁北克外方傳教會來港。

2008 聖高隆龐傳教會總部由愛爾蘭都柏林遷至香港。



中國關係


1970 教宗保祿六世訪港

1984 胡振中主教發表有關香港前途之聲明,牧函敦促信友登記為選民

1985 胡主教應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之請,率領代表團訪問北京與上海。

1986 胡主教應廣東省宗教事務局局長之請,率領代表團訪問廣州及粵東。

1994 胡樞機應中國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之請,領代表團訪問北京、武漢及西安

1996 陳日君助理主教、湯漢輔理主教及陳志明副主教應中國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邀請,訪問北京

1999 中國政府以梵蒂岡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為理由,拒絕批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港,為主教代表會議亞洲特別大會主持閉幕禮

2000 教宗為一百二十位中華殉道者(包括八十七位華籍信徒及三十三位外籍傳教士)宣聖。此項舉指觸發中國政府嚴厲譴責。中方聲稱該批殉道者為西方帝國主義者及殖民地主義者的幫兇 。

2007 教宗致中國天主教會信函

2008 湯漢助理主教與澳門黎鴻昇主教應中國政府邀請,出席北京奧運開幕禮。

2009 教廷發表教宗《致中國天主教會》的信函的《綱要》。 陳日君樞機, 發表同一教宗信函的《解讀》。

2010  湯漢主教在「聖誕文告」,對兩位在中國大陸被囚禁的人權份子,即獲本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及揭露毒奶粉真相的趙連海,表示支持。湯主教亦對為維護宗教自由而被囚的地下教會聖職人員,以及被迫參加郭金才主教非法祝聖禮和中國第八屆代表而哀傷抗議的公開教會聖職人員,致以深摯的敬意。




九七問題


1989 胡樞機發表「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論及香港教區未來的牧民承擔。
胡樞機致函全球主教,懇請他們呼籲中國推行法治民主,並敦促他們關注香港前途及越南難民問題。

1991 胡樞機牧函呼籲信友鼎力支持立法局首次直接選舉,建設民主政制。

1996 教區決定教友或神職人員可出任「推選委員會」委員。 教區期望被委任的信友只參與推舉特區首長人選,對「臨時立法會」則應投棄權票。
陳日君及湯漢分別被任命為教區助理主教及輔理主教。

1997 「教區新移民服務專責小組」成立。
質疑宗教界被列入選舉委員會的安排。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臨時立法會制定「立法會條例」。按照該法例, 「六宗教領袖聯席會議」的成員團體可於特區首屆立法會的選舉委員會佔四十議席。
其後,按「聯席會議」的安排,教區可佔七議席。教區決定以「被動配合」
形式參與翌年五月的立法會選舉。

1998 胡樞機解散「海外華人教友牧民服務處暨牧民委員會」。

1999 胡振中樞機發表牧函支持港人內地出生子女的居港權,批評政府尋求人大常委解釋法,
推翻特區終審法院的裁決。

updated on 201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