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er 國民教育 — 天主教會的角度
2014年2月8日
地點:天主教普照中學禮堂
主題:西方歷史中,國民與國家的關係
講者:夏其龍

天主教會對國民教育所採取的立場,當然與教義及神學有直接關係。但由於教會曾全力參與西歐文化及歷史的發展, 故此,了解西方國民與國家關係在歷史上的變化,也能間接釋出教會在這方面所採立場的緣由。

講義(簡報)

形成西歐文明的主要歷史因素:
波斯帝國
城邦:雅典、斯巴達、陶片放逐法、戰爭與奴隸、婦女
愛琴海、希臘文明──字母、城邦民主、個人與自由
雅典帝國
希臘帝國
羅馬王政時期
羅馬共和時期、公民權
羅馬文明──行政、法律、統一、拉丁語
希伯來文明──一神、關係化、基督宗教

* 羅馬帝國時期 ← 教會的參與, 自然律、信仰一神作國教、教會協助帝國建立統一宗教信仰儀式、節日
天上家鄉、天國團聚、重整貧富貴賤秩序、 統治者提供拉丁文明
蠻族入侵, 上主之城 ─ 聖奧斯定(354-430)
東哥德人統治
西哥德人統治
保護、服役、繳稅
拜占庭的安穩與西歐的動蘯
查理曼(742-814)時期 (加洛林王朝)

* 第九世紀──第十四世紀  
信仰時期、政教之間的張力、人神之間的張力
重申統一宗教、君權神授、王權與教權、世俗授職
十字軍
神權、皇權
聖路易(1214-1270)
神授而教會確認、

* 第十五世紀:海外殖民、1453、1492
天主教雙王: 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51-1504)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1452-1516) 新大陸
香料貿易
國家、公權

個人在家庭、族群中──權利與義務、保護與徵收
個人在教會、國家中
國民與國家、土地、財產、生命、權力的交收──政治意願、參與權

英國與法國的國家系統、
君主立憲:法治、行政、軍隊

* 第十八世紀: 排斥教會的參與
國家法國大革命、
工業革命、政治革命、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意大利統一、從教皇國到梵蒂岡城,
社會訓導
地上王國、地上公民
訟裁、審判決、法例以外還有公正、公義作為最終的準則
問責、行會公議共和、獨權、
誇國不屬世界、靈性、提昇與逃避、最高權威、中介人

* 第十九、二十世紀: 教會立場
新事物通諭 Rerum Novarum -1891
和平在世通諭 Pacem in Terris - 1963
牧職憲章 Gaudium et Spes - 1965
百年通諭 Centesimus Annus -1991

有關國民教育的重要思考
(國教家長關注組提出的觀點)
一) 家長及學生的意願──外力與自願選擇
二) 共融與排它──國家成員的身份與世界公民的跨國身份
三) 割裂情況──普世價值與地緣、歷史觀與現實處境

國民教育與民族主義
「公民」意指政治群體中擁有權責的成員。
「國民」意指被國家法律定義為擁有權責的成員。
「國民教育」是指有關民族主義的教育,其目的是加 強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識,並提升他們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和強化他們的國民身分。

包容性強至排外性強的五種民族主義分別是:
「普世性民族主義」(cosmopolitan nationalism)、
「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
「文化民族主義」(cultural nationalism)、
「反殖民族主義」(anti-colonial nationalism)
「極權民族主義」(totalitarian nationalism)
頁210-211
....
表面看來,老師們都支持文化中國,迴避政治中國;但深入的研究卻顯示出,老師所迴避的政治中國只是現況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民主中國則存在著一定期盼。
....
只集中在文化向度,而欠缺政治向度,則只是一種中華文化身分的認同,而不是國民身分的認同,不足以回應建構港人國民身分這要求。換句話說,探討民主中國是可以成為香港公民教育的一個嶄新和重要的課題,更重要的是,只有結合文化中國和民主中國的探討,才能全面回應建構港人國民身分的議題。
頁224-225

《公民教育,香港再造!--迎向新世代公民社會》
作者 梁恩榮、阮衛華,香港基督徒學會出版,2011,第十二章


參考資料

Philosophy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Middle Ages - The Theory of the State - Maurice de Wulf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22)
中譯本(中古哲學與文明 - 國家論)

西方的巨變 - 前言 - 郭少棠,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2

國家係乜 - 南雁鳴, 進一步多媒體出版社,2004

公民教育,香港再造!迎向新世代公民社會 - 國民教育與民族主義 - 梁恩榮、阮衛華, 香港基督徒學會, 2011

民間公民教育指引 - 香港基督徒學會, 2012

Medieval Philosophy Illustrated from the system of Thomas Aquinas - Group Life and the State - Maurice de Wul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2)

影碟片段及補充教材:包括
* Ancient Rome -­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empire, Constantine, BBC, 2006,
* 猶太女 La Juive -­ Halevy, Paris 1835, No. 8,
* 加爾默羅修女們的對話 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 普朗克作曲 (Francis Poulenc, 1956) No. 55/57,
* 民族國家與國際秩序, 《西方的巨變》,郭少棠,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2。頁6-9
* 國家論(中古時代) 《中古哲學與文明》, 伍爾夫 Maurice de Wulf,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第十一章
* 天主教教理 (1992 年編訂) 第1879-­‐1885 條, 第1897-­‐1898 條, 第1901-­‐1902 條




* * *